.

央视名嘴水均益兰州牛肉面是丝绸之路上最好

可能没有一种文化的归属感能像饮食那样强烈,无论身处何方,最能勾起你思乡之情的便是“味道”,那是其他文化所不能取代的,它是那样的具体,物化,实实在在。

一直以来,人类对于迁徙饶有兴致,对于大城市的向往,人们在任何一刻都未停止过,其实人类在用脚进行投票的过程中就已经对于自己的故乡进行了否定,不管你拥有怎样强烈的乡愁,那里只窖藏过去,而从不生产未来。

人们喜欢生存在更加现代化的城市,那里拥有着更为便捷的公共交通,有着灯红酒绿的高端生活,那里有着更充足的医疗资源,有着更良好的教育环境,更高昂的薪水,更多发财的机会,以及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广阔的未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比你的家乡更好,也许你会同意。但说这里的美食能胜过你家乡的美食,那你一定不服气,这就是饮食文化所对人们所建立起来的归属感。

甚至因为美食而发生的地域争执都显得极为可爱,有人说四川人吃辣有一套,湖南人不爱听。有人说青岛人海鲜做得好,大连人又不爱听。陕西人说自己是“面食王国”,山西人又不干了。

光是一碗面,神州大地上的“吃货”们就能争得你死我活,北京人就好这一口儿炸酱面,河南人认为烩面举世无双,武汉人认为热干面天下无敌,江南地区的人则认为阳春面才是人间美味。

从兰州走出来的水均益,早已在北京扎稳了脚跟,他的朋友,他的工作,他的事业,他的妻子孩子都在这座城市里,然而兰州老家仍然有让他割舍不断的情愫,那就是一碗热气腾腾的兰州牛肉面。

谈起这个字眼,很多人外省人都会想起“中国兰州拉面”,其中“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讲究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许多土生土长的兰州人可能不爱听了,他们认为“中国兰州拉面”青海人的面,而独属于兰州人的面还是他们本土酝酿出来的“兰州牛肉面”,其讲究也有所不同,按照水均益的话说,过去生长在兰州的壮小伙子们的标配是“一大一小”,一碗三两的牛肉面外加一个小碗二两的牛肉面。

吃起来别提多过瘾了,尤其是冬日的三九天里,早上来上这么“一大一小”,把汤全部喝光,出店门前擤擤鼻涕,通体顺畅,一张嘴都直冒热气,高高兴兴的就上班去了。人们常说,对于东北人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而对于兰州人们来说,也没有什么事是一碗牛肉面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一大一小”。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战地记者,水均益曾两次前往伊拉克,给观众们带来了一手重要的战场咨询,同时,他也带回了关于兰州牛肉面的美丽传说。人们说,在伊拉克有个兰州人开的兰州牛肉面馆,每到中午闻到面馆里传来的阵阵香气,双方都要暂时停火,吃上这一碗美味的兰州牛肉面再各自回自己的阵地。

水均益

虽然听上去怪离谱,但水均益对此的解释却令人感动:“尽管许多人认为这种说法夸张了,甚至杜撰了,但我愿意相信它是得真的,我愿意为了兰州牛肉面而以讹传讹,因为我太爱它了,这是我作为兰州人的骄傲”。

水均益的老朋友王志曾开车走过了丝绸之路,他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叫做《西行三万里》,在书中自然要描述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西北。

当水均益听说了王志西行丝绸之路的时候,他非常自信地说:“在你西行的这三万里路上,最好吃的面一定是兰州牛肉面,你要好好地描绘它!”。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地方的美食也只在当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离开了它熟悉的“土壤”,它便失去了本土那纯正的味道。

如今,水均益仍然会为了这一碗“乡情”而出现在兰州一些不起眼的“苍蝇馆”当中,回味着兰州最浓稠的记忆,就像它的汤水一样,看似清白澄澈,实则味道浓郁醇香,每一口面条吸进嘴里都在挑战着兰州人的味蕾极限,端起碗来喝上一大口,回味无穷,十分满足。

随着现代社会的人越发少的从事体力劳动,对于面食中所提供的大量热量需求开始逐渐减少,“一大一小”已不适应现代人的营养结构,取代他的全新标配则换成了“肉蛋双飞”。更多的牛肉所提供的胆固醇和鸡蛋中补充的蛋白质让兰州牛肉面的营养更加均衡而多样。

水均益

每次回到兰州,水均益都在感叹着家乡的变化,一些传统正在失去它的纯度,而唯有那一碗喷香的兰州牛肉面能像时光机一样把他带回到童年时的兰州,那是属于兰州一成不变的永恒味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