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尤其是对远离家乡的人们来说,家乡的味道是久久无法忘怀的一种乡愁。是的,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属于自己的味道,有老北京的炸酱面、南京的鸭血粉丝汤、西安的羊肉泡馍、厦门的沙茶面、长沙的臭豆腐、武汉的热干面、成都的火锅、等等,在我们远离家乡之后,会发现这些我们平日随处可见的美食,却成为了最为怀念的家乡的味道。
当然,很多的城市因为没有北京、南京、西安、厦门这些城市有名,所以它的特色小吃的名气相比较而言知道的就少一点。但是这并不代表,其他的城市就没有特色的乡味了。比如,合肥这座城市,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很多外地人对于它特色的味道并不是很熟悉,但是并不代表就没有。事实上,在合肥有一碗面,其制作工艺传承了一百多年之久,早已经成为合肥人心中家乡的味道,它就是——竹塘挂面。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竹塘村,在很多外地人的印象中这里并不熟悉。但是对于看过国内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观众一定是印象深刻。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脚步》当中,这里记录的关于家乡味道勾起众多观众对于味觉欲望的同时,更是唤醒人们对于家乡的记忆,那些关于家乡的味道是我们念念不忘的乡愁啊。
竹塘村的人们,念念不忘的家乡的味道,也是合肥人念念不忘的乡味,便是竹塘村的那一碗挂面啊。如果,我们去到合肥市肥东县做客,餐桌上一定会鸡汤挂面、泥鳅挂面和挂面圆子,这是肥东人的待客之道,也是合肥人的乡味。虽然挂面做法有很多种,但是制作这些美食的原材料,都离不开当地一道特色纯手工面食——竹塘挂面。
我们吃一碗泥鳅挂面,会赞誉它的口感,但是只有了解它的制作工艺之后,才会晓得它为何会如此的劲道,为何能够成为属于合肥人的乡味。竹塘村是中国三大挂面村之一,该村做挂面传统延续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传承,经过百年的风风雨雨。制作竹塘挂面可一点都不简单,从淘麦、晒麦、磨粉、盐水、和面、揉面,再到醒面、滩开、划条、盘条、醒面,最后还要经过上竹、拉升、醒面、上架、拉面、晾晒、切面、包装、进箱等,前前后后一碗纯正的竹塘挂面需要足足18道工序。
很多人会质疑说,哪家的挂面不是经过这样的工序制作呢?是的,竹塘挂面在这一面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被夸赞的,但是当现场看了制作工序之后,会发现其不仅费力气,而且很讲究技巧。尤其是在上架、拉面的时候,一般需要在有太阳的时候,把用筷子支起的挂面分别挂在2米多高的架子上,一开始只有四、五十公分长,需要用手来拉长,这个力道要柔和而且带有弹性,这些如果没个几年的工夫是拉不好的。
也正是竹塘人多年的传承,这一碗竹塘挂面才成为了合肥人念念不忘的家乡的味道。但是为何很多食客却担心以后会吃不上呢?其实,和其他“非遗”所面对的问题一样,由于竹塘挂面制作工艺繁琐,纯手工制作相当费力,竹塘村制作挂面最多的时候有多户,如今只有60户左右还在坚持着手工制作,而且制作挂面的几乎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已经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传承这一碗手工竹塘挂面了。所以很多食客会担心,以后会不会是机器加工,再也吃不到纯手工的竹塘挂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