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玩了好几天,大鱼大肉吃多了,回家最想吃的就是肉丁炸酱面,趁天气还没冷,抓紧再吃一顿。
北京人几乎家家都会做,但味道上也各有不同,比较常用的是干西黄酱,再加上一部分黄豆酱,还有就是黄豆豆瓣酱,也有人会喜欢加一些甜面酱,这个并没有定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偏好。我平时调酱的比例大概是干黄酱二,黄豆酱和豆瓣酱都是一,很多朋友会被这几种酱给绕晕了,其实这就是老北京最家常的一顿饭,只是顺口压根儿就没那么讲究。碗里少倒点黄酒,可以再加一点黄豆酱油,用黄酒和酱油把酱稀释一下,没有黄酒也可以少加点水,主要目的就是卸开干黄酱,避免下锅的时候炸糊,让酱保持一定的粘稠度,既不是流体又不结块就可以了。准备一块五花肉,先把它去皮,肉丁切的尽量大一点,参考手指的粗细,像这种半肥半瘦的也不需要再切了。
如果是层比较多过的五花肉可以先从脂肪层分开,然后再切成丁儿炸酱。好吃的关键在葱油。把锅烧热,放入适量的食用油,放入切好的葱段和姜片,出火把它炸香。要是为了省事,这就是最简化的葱油。葱姜上颜色后放入一些香菜,再讲究一点,可以先把适料炸完,再放一些干料,用水泡过的八角、草果和白扣,香菜叶子有些焦脆,把香料捞出来,放入五块肉丁,这个油炸肉丁的过程像不像葱烧或者酱烧?所以中餐里很多美食的做法是相通的,都是彼此借鉴,相互学习。在发展北京很多美食的做法都和卤菜有关。中小火把肉炸到微焦,如果炸的过干,瘦肉部分很容易硬。倒入酱之前调成小火,避免油温过高,把酱炸糊。酱倒入锅里,要尽快延展开油温,锅温太热,酱太干,手太慢,都容易把酱炸糊。
中间放一点姜末、葱花,切成这种片状,有的老北京会管这种切法叫指甲盖分两到三次放入葱花,全程小火,用的是表面的油,把葱花炸香,酱样可以往锅边推一推,让葱花飘到中间。个人习惯我喜欢少加点糖提鲜。炸酱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像这个肉块大小,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炸好后的酱应该是这种油酱分离好吃的。另一关键就是菜码,萝卜、黄瓜切成丝,用一锅水可以把很多菜码焯一下,黄豆要凉水下锅,开锅后煮五分钟,芹菜和豆芽不需要太长时间,开水烫几秒就好,炸好的酱温度这时候已经合适了,油多一点不要紧,可以封住酱,这样的炸酱不容易变干。菜码并没有固定搭配,根据季节找一些时令菜,像青豆、香椿都可以。我比较爱吃的是手擀面,可以让面条利索好吃,再用凉水多冲洗几遍,把酱和面条充分拌匀,再少放一点醋。然这个七盘子八碗,其实真没那么讲究,以前的老百姓穷,用这么多菜码搭配,可能就是一种生活态度,没有那么多山珍海味,越朴素越简单的生活往往更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