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吃虫,全国哪里的人最狠澎湃在线

偏方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921/4699279.html
                            

原创食栗派食栗派ChestnutMates

最近算是跟稀奇古怪的食物杠上了。

前不久我们介绍了一部「反美食」纪录片,没想到不少读者留言说很感兴趣。广东的禾虫,得到了好几位读者的好评——

甚至有一位「勇士」说想试试昆虫宴——

这位朋友,请问您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贝尔大神的忠实粉丝嘛?!

哎,既然听到了群众呼声,那小栗子就强忍着不适,跟大家聊一聊那些个姑且也能被称为「美食」的虫子们吧。

考虑到童鞋们接受度高低不一的情况,先来说一个餐桌上最常见、最为人所熟知的虫吧——蚕蛹。这也是我吃过的为数不多的虫子。

还记得那是七年前的一个寻常的冬夜。我和一位前辈去北京出差,干完活,天儿早就乌漆嘛黑了。

俩人懒得多走路,就在酒店附近一家面馆坐下,各点了一碗炸酱面。

突然,前辈使劲吸着鼻子问我,有没有闻到什么香味儿。

我说不就是各种面条和酱料的味道呗。前辈眯着眼睛摇摇头。

未果,干脆站起身四处寻觅那线神秘的味道。

不一会儿,前辈拢着手回到座位上,一脸兴奋地跟我说,找到了。

我问是啥,他又摇摇头,只大手一挥,让我等着。

没过多久,一盘虫子和炸酱面同时上桌。看我两眼惊恐,前辈连忙安慰,「这是蚕蛹,可好吃了,你大胆试一下,试过肯定忘不了!」

说着,在我庄严的注目下,他示范了一下怎么吃蚕蛹——除了里边一根黑色的棍状物,其它的连着皮都能吃。

我当时脸皮薄,不好意思拂了前辈的美意,做了两遍心理建设,终于鼓起勇气拾起筷子,颤颤巍巍地夹了一只蚕蛹,闭着眼塞进了嘴里。

咦,真香?满嘴都是油脂爆裂的香味,嚼起来嘎嘣脆。

随后又想起了蚕宝宝活着时身体扭动的场景,顿时一阵干呕。

缓和几秒后,继续嚼。哎,香是真香!

就这样在「真香——呕——下一个——真香——呕」的反复中,我和前辈把一盘子干煸蚕蛹给吃完了,面前的炸酱面倒是一口没动。

随后,前辈在向我介绍了蚕蛹的其他吃法:

水煮,口感像鸡蛋羹,非常非常嫩。注意盐得少加一点,免得盖过了鲜味。不过皮就不能吃的。

烤的,没有干煸的那么干。外面的皮是干的,可以吃,里面还是又滑又嫩的。

干煸,就是我们吃的这种,是最常见的做法,就一个字,香!酥酥脆脆,连皮一起吃。

回到杭州后就再没见过蚕蛹了,倒是经常听北方朋友念叨。

如今回想起来,干煸蚕蛹的味道,闻着其实比吃着更香。脂肪的香味难以抵挡,吃着反而是有些寡淡的。

蜂蛹在我国各地都比较普遍,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

古人吃蜂蛹的历史久矣。宋朝的《图经本草》中记载:

「今处处有之,即蜜蜂子也。在蜜脾中如蚕蛹而白色,岭南人取头足未成者油炒食之。」

由此可知,早在宋朝时期,吃蜂蛹和蚕蛹都已是十分普遍的事了。

蜂蛹,是蜜蜂、胡蜂、黄蜂等野蜂的幼虫,蛋白质含量十分丰富(能吃的虫子都有这个特点)。

要说最会吃的,当属云南人。云南除了名贵的野生菌,大山上还可以采到大量的野生蜂蛹。一般9月底,野生菌的季节即将结束,野生蜂蛹却正要上市。

蜂蛹是跟着蜂巢一起采的,蜂蛹需要从蜂巢里一个个的挑出来,是个手艺活儿。

在云南,不同的蜂蛹有不同的吃法。清蒸的、煎炸的、水煮的,甚至凉拌的,都能成为道道佳肴。

最常见的吃法还是油炸,最好是用菜油,炸至金黄,蜂蛹变脆,香气袭人。加入辣椒、花椒等各种调味品,就能做出香辣蜂蛹、椒盐蜂蛹、咸酥蜂蛹等等不用口味的菜品了。

知了,可能是江浙人民最喜欢吃的虫子了吧。不过也不是每个城市都有,我所知道的最会吃知了的,是浙江丽水。

一位朋友,她的大学室友是丽水人,每年夏天家里都会去菜场买来自己做,有时红烧,有时油炸,做完了不忘捎给她一份。

我有一次「有幸见证」了朋友吃知了时的情景。

那时知了刚刚送到,微波炉叮了几十秒,出炉时香气四溢。朋友暼我两眼,试探着问我要不要一起吃。见我连连摆手,她呼出一口气,「就怕你说要,这点都不够我一个人塞牙缝的。」

我嗤之以鼻,转手点了一份外卖小龙虾,结果被她鄙视。用她的话来说,「小龙虾和知了根本没法比,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秒杀!」

我查了一下,价格也是秒杀——好家伙,知了竟然要多一斤!

朋友说,自从吃过知了后,她对小龙虾的瘾就戒了。「每次吃小龙虾都会想到知了,这么一比,顿时觉得小龙虾的肉太柴,也不入味,立马不香了。」

虽然每年只有盛夏时节,蹭着室友的光才能来上这么几口,对她来说已是巨大的满足。

我没有吃过,没有发言权,只能请她来讲讲知了怎么吃了——

「讲究点的话,知了不是整个都吃。做的时候,只取知了背上的那块精肉。微咸微辣,很有嚼劲,不柴,比猪肉牛肉龙虾肉都好吃。而且每次你都扒开知了皮吃,相当于嘴巴有几秒回味空间,然后下一块肉跟上,不至于空口太久。」

这讲的什么,我怎么听不懂?看来有些事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今夏得亲自试试了。

沙虫,估计很多人没听说过。但要说到厦门的土笋冻,那名声可是响当当的。

在厦门人的眼里,土笋冻是当地的标志之一。来厦门旅游,没吃过土笋冻,千万别提自己去过厦门。

土笋冻,是用一种虫子做的,一般说是沙虫,百度百科介绍是一种蠕虫,学名可口革囊星虫。

这种虫子,大概有一指那么长,经过熬煮后,身体里的胶质释放出来,溶于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块。听起来是不是胶原蛋白满满的样子?

我吃过一次土笋冻,是在厦门的鼓浪屿岛上,不过个人并不是很喜欢。

当时没做好攻略,只知道来厦门必吃土笋冻,却不知道原料是个啥。土笋冻的样子挺合我心意的,像一个钵头糕,亮晶晶的泛着光。

老板给我们淋上了酱油和醋,还撒了蒜蓉、香菜之类的佐料。用铁勺子挖了一口到嘴里,大夏天的,凉凉的确实爽快,吃起来爽、脆、鲜、甜。

可是对气味比较敏感的我,嗅出了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那就是土腥味。

我观察了半天,以为所谓的土笋是当地特有的一种笋,本着对笋的一腔喜爱#以及不浪费食物#,忍着土腥味把一碗土笋冻消灭干净,最终得到了老板的夸奖:「小姑娘,不错啊,很有勇气。很多人想着这是虫子,不敢吃的。」

啥,虫子?!

经过一番不可言说的斗争后,我把刚吃下去的土笋冻吐了个精光。

怎么说呢,土笋冻这玩意儿,只要你闭着眼睛吃,不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