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伏饺子二伏面”,中伏饮食的那些事儿,不仅吃好的也要尝新的
——市井长街,聚拢是烟火,摊开是人间。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饮食向来都是丰富多彩的。大大小小的节日里似乎都会有饮食上的讲究,就连节气也都不“放过”。
虽然立秋已经过去了,但是全国各地的暑气似乎仍未完全消退,高温仍处于进行时,但好在三伏天已经进入中伏的尾声。
年轻人常说的一句话“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无论何时,饮食都是不可被忽略的事情,中伏天也不例外。
“头伏饺子二伏面”,中伏饮食的那些事儿
——鸭肉
江西人中伏更偏爱吃鸭肉,在传统的饮食观念中,鸡肉一直都是比较补的食物,鸭肉消热所以最适合夏天吃。江西的腊味板鸭可以说是江西人对鸭子的终极追求,新鲜的鸭肉经过腌制、风干制成腊味板鸭,整只蒸熟后就可以切块上桌,肉嫩且骨脆。
——炸酱面
其实“头伏饺子二伏面”,这句话说的是北京的中伏传统。中伏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发发身上的汗,可以让湿气、暑气通通“跑出去”,浑身上下通畅。面条的做法很多样,汤面、拌面、捞面、炒面等等,各式各样,配料也不一。
但入选为“中国十大面条”的北京炸酱面更为出名,虽然是一道非常家常的美食,但正宗的炸酱面也很讲究,黄瓜、豆芽、萝卜丝等八种菜,加入小火慢熬的炸酱,色泽勾人,味道浓郁。
——伏茶
上海一直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习俗,无论是旧时候还是现在,爱茶的人总是不在少数。中伏喝热茶也是公认的解暑方式。
相传伏茶是开始于南宋,没有固定的配方,更多都是根据气候的变化调整配料。银花、竹叶、荷叶、扁豆、生甘草等等可以搭配,但是毕竟中草药会有一定的毒性,不能治疗用,也不能喝太多。
现今,饮食风俗的很多都被人遗忘,但是新时代的美食习惯也有着不一样的新意,不仅吃好的也要尝新的。
不仅仅在中伏,平时这2食物也可以经常吃。
1、姜丝红枣茶
民间有谚语“饭不香,吃生姜”,夏天人们的肠胃属于冰凉食物的,身体属于空调房里的,所以常吃一些驱寒的生姜可以让肠胃更舒服。
姜丝与红枣一起熬煮,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煮十分钟左右,可以适量加入一些红糖。适当喝一些姜丝红枣茶比喝冰奶茶冰咖啡可要更健康,在美味中养生。
2、驼奶山药羹
铁棍山药比普通的山药更加软糯,蒸熟的山药碎加入进清甜的驼奶中,甜而不腻,醇香之中带着草原的气息。早餐可以做一份尝尝,也可以留在下午茶时间品尝。
很多人对驼奶很不熟悉,感觉驼奶似乎是近些年才“火起来”,其实中国在很久之前就有喝驼奶的传统,只是普及度比较低。
早在元朝,驼奶就被列为蒙古“八珍”之一,骆驼奶也是哈萨克族招待客人时的高级饮品。《本草纲目》中记载驼奶可以“补中益气,壮筋骨”。常喝驼奶对肠胃与睡眠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驼奶有利可图,所以市场上的驼奶粉品牌多如牛毛,一些真正好的产品总是很难被人们发现,还经常会因为一些假冒伪劣产品而被误解。
推荐尝试产自新疆伊犁的“岁月优驼”,新疆本土的品牌,奶源有保障,保留了大部分驼乳的营养,还添加了对人体有益的成分,男女老少都适合喝。
岁月优驼官方正品新疆正宗骆驼奶粉淘宝¥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