挼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中国人吃面的历史有多久远?目前来看,至少有一千四百年以上。因为北魏时期的生活百科全书《齐民要术》曾有过对面条制作过程的详细记载。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面团均匀地和好后,将面抻得像筷子一样细,间隔一尺切断(约30厘米),然后把水倒入锅中煮开,再一捋一捋地放在沸水中煮熟。
由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吃面传统,围绕“面”便衍生出很多饮食文化。面又与脸面音同意通,故而对于面食文化,中国人往往特别讲究。从简单的吃面,拓展出“脸面”“情面”“场面”等等,所以作为中国人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与“面”有关的文化。
古往今来,中国以地大物博著称,南北方向横跨一万一千里。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普遍是水田,“南船北马”的生活习俗由此而来。虽然说南北居民的地理风貌和生活习俗差异很大,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便是对面食文化的喜爱。有人通过总结,历史上最好吃的7碗面,发现北方占3碗,南方也是3碗,中间占1碗。
山西刀削面
这碗面的知名度实在太高,华夏第一面的称号当之无愧,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山西的刀削面之所以如此成熟,与山西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自古以来,山西、河南、陕西一直都是北方的粮仓。在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以前,更有着天下粮仓的声誉。此处,由于地形险要,物产丰富,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虽然现在各地都有各种字号开头的刀削面,但只有山西的刀削面做的最正宗。
老北京炸酱面
与刀削面一样,炸酱面的种类也有很多,只有北京炸酱面做的最有味道。很有意思的是,炸酱面不是北京人发明,它是从西安传过去。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西狩”来到西安。一路上,光想着逃命,没在意舟车劳顿和腹中饥饿。来到西安城内,老太后闻到一股面香,让李莲英前去打听,原来是家炸酱面馆。老太太顾不上美味佳肴,随口吃上一碗后连称“好吃好吃”。太后龙心大悦,吩咐说让做面的人进宫,后来又将做面人一起带到北京。
河南烩面
河南的面食文化也相当发达,有人说“刀削面”是河南人发明,这种说法也很有可能,自古河南才是旱地粮食最大的产地。河南的烩面要比别的面都难做,因为它是带汤的面,所有的味道和营养都在汤里。看似,稀里糊涂一锅烩的河南烩面,却代表着面食文化的最高工艺。别的面都是做好面,再用卤子和佐料调味,无论是营养或是味道都不能与烩面相比。
重庆小面
四川和重庆原本是一家,古时候都是蜀地。蜀地人喜欢吃辣,口味相对比较重,与他们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四川是个大盆地,天气并不太舒服,多闷热潮湿,多吃点辣椒出出汗,对去除身体的湿气有很大的好处。重庆小面有个特点,颜色特别的鲜艳,加上一些鲜明的蔬菜,再泼上点油炝辣椒,红是红,绿是绿,给人满满的食欲感。
四川担担面
我一直没有分辨出四川的担担面和重庆小面有何不同,感觉它俩属于同母胞弟。味道的调剂和制作工艺上非常相似,特别是面的口感一模一样。所以,担担面给我的感觉和重庆小面很像,都是以颜色取悦于人,当然味道也非常好。我没有去过四川,早些年出差去济南,曾在一条胡同吃过四川担担面,口感非常好吃,时隔15年仍然回味无穷。
上海葱油拌面
以前常听人说,“上海最难舍弃的味道,不过是一碗葱油拌面”。说实话我没去过上海,但听到这句话后,立刻勾起想去品尝的冲动。据说,上海的葱油拌面相对比较清淡,味道也非常好,工艺也非常简单。它与北京炸酱面做法相似,面是面,卤子是卤子,做好以后拌在一起,味道非常好。
泡面
现在提起面食文化,毫无疑问是泡面的天下。这种面实在是太习以为常,它是上班族和熬夜族的首选。泡面是日本人发明,属于工业文明的产物,以快捷方便得到人类的喜爱。一壶热水,一块面饼,一包调料,再加一双筷子,便可以享受一餐美味的泡面。友情提示,泡面虽好吃,但容易上火。
古人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根细小的面条由多少米粒磨制而成,每一粒粮食都是吸收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包含着劳动者多少辛勤的汗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你最喜欢的面是哪种,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