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涮羊肉引起的老北京之行。
在北京怎么能不涮羊肉?哈喇子都流了半年多了。
涮完了羊肉顺便走街串巷,逛吃逛吃才是我的本命形态,人山人海的景点是不想去的,这辈子都是不想去的。
在北京转了一周,吃了三四十种小吃,有这样的:
这样的:
这样的:
这样的:
鲜果拿破仑,我超爱结合的那部分。来吧姐妹,60张图带你转悠北京,边吃边玩,长膘效果甚佳。
永远相信,美好的一天就应该从碳水大爆炸开始~
对三环以内的居民而言,他们也许更喜欢早上来一份糖油饼。
红糖早就被揉进了面团层里,放在油锅中炸至金黄捞出,蓬松蓬松的,最后会在最外层形成一层焦糖的糖壳儿。
糖油饼的黄金搭档,那必须得是北京的热豆浆呀~
走进路边的早茶摊,点一碗小米面糊,淋上现熬的芝麻酱。这种80年代庙会常见甜品,也是我最爱的“好吃到敲锣”~
来自福建芋泥也是我的最爱,不过吃多了可能会腻,只咬一小口~
早饭,也可以吃包子的嘛。
半发面的包子皮,不像我们南方这边的松松软软。配上紧致的馅儿,在咬开的一瞬间就把所有的香气一起包含在了口中。
也可以来点辣椒酱,不过我感觉原味的才是最好的。
素食主义者和喜欢清淡的宝贝们可以来一些素包子,西葫芦鸡蛋包了解一下,发面皮儿虽厚,可是馅儿可瓷实了。而且西葫芦没有烂,还是脆脆的,丝也是长长的。
之前在羊肉火锅店唠嗑完回走,路过一家炸酱面面馆。各位可曾在自家本地看过“老北京炸酱面”的招牌?如今都到了面前,不进去可就可惜了嘻嘻。
清清秀秀的一碗炸酱面摆在面前,三下五除二就被拌匀。就算如此,每根面条拌上酱后也是分分明明。炸酱不会太咸,搭配小菜很合适,最后喝点面汤,原汤化原食,很是舒服。
老北京的豆腐脑是要用卤水的,吃得讲究的人还会用口蘑,你猜有多香?
等等,怎么能没有豆汁儿呢?
这个味道嘛,喜欢的人会一顿离不开,不喜欢的人一辈子都不会碰。
豆汁儿一定要搭配焦圈,喏,就是下面这个,会吃的人还会搭配一碟小菜。
没有调色哦你以为到结尾了吗,无肉不欢的我当导演,不主角还没开场呢~
都到了北京,怎么能不吃炒肝儿呢?
口蘑勾芡后压底,生蒜带着肥肠炒肝,汤浓却不会腻得慌,口感不亚于江苏的滴咀猪肝汤。
端起碗,慢慢地转着边儿喝,搭配浅浅的薄皮包子,这是北京人对生活最温柔的爱了。
门钉肉饼,是不是和古代大门上的门丁形状很像?
上下都散发着一股焦香,配碗小米面糊正好。
里面汁水很多,咬破的一瞬间就要用嘴巴吸出来,再加上一点儿醋,也挺好。
卤煮也是北京早点的主角,经过卤煮店门口,里面浓郁的香味就像大手一样抓住我的鼻子,想走也走不了。
刚卤好的肥肠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香气老远就可以闻见。
大肠整理得干干净净的。
放入口里是软软的,嚼起来还留着脆劲。
不想一早碰老卤的,可以来碗羊杂汤,汤浓味鲜,吃完整个人都精神了。
觉得一碗羊杂汤不够的,可以再来一份烧饼夹坛子肉。烧饼酥脆可口,坛子肉入味软烂。
在北京有一种一定会在11点之前卖完的牛肉茴香饼,永远都是那么好吃呀。
糕点要来点吗~荷叶甑(zeng)糕,上面是枣泥和蜜豆,下面是米,一定要趁热吃,好!吃!到!敲!锣!
这个份量一个妹纸肯定是吃不完的,嗯……也不一定嘻嘻~
还有更更好吃到爆炸的江米年糕!
软糯Q弹的江米!
酸酸甜甜的山楂!
香香厚厚的豆沙馅!
一层一层地叠在一起!
用勺子挖着吃,真的停不下来了。
遗憾的就是要16.8一斤,不过还是人山人海。
遇到咕嘟咕嘟的糖水,就可以兴奋地搓搓手了~那肯定是bilingbiling的冰糖葫芦啦。
豆沙夹心冰糖葫芦,你在别的地界儿吃不到的哦。
糯米冰糖葫芦,到了大雪飘飞的时候,脚踩着咯吱咯吱的雪地,手里拿着软糯的糯米冰糖葫芦,那也是非常的搭呢。
不亚于顺德的双皮奶,香味也可以留在口中很久很久。
炸鲜奶可以做成团形的,也有饼干形的。
喜欢甜味的可以蘸着糖吃。
想开胃的可以吃这个,鸳鸯奶卷,里面裹着山楂丁和白芝麻,香糯可口。
最后差不多了,来一碗杏仁豆腐,上面撒上了一些桂花丝,口感如冰如玉。
歇会儿就该上街了。
未完待续,还有好多好多。
想继续看的亲请留言一下哦,码字不易,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