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番茄君按/没想到席慕蓉除了写诗作画外也有如此幽默风趣的一面,很真实也很可爱呢。而且,她有一个宽厚温和能包容她懂她理解她愿意为她解围也愿意为家人下厨的丈夫。她丈夫还是一位很孝顺的好女婿。
席慕蓉手绘插图↑
席慕蓉是玉米君最喜爱的诗人之一,可以说是读着她的诗和散文长大的,她的诗集《无怨的青春》是玉米君所拥有的第一本书;她的清新隽永的文风,字里行间跃动着细腻敏感灵盈的情愫,宛如一个撑着油纸伞漫步在雨巷中的忧郁诗书女子,又恍若一个坐着小舟在碧水蓝天下莲叶间穿行的江南采莲女子,坐卧行动言语间皆可成诗成画成文,她这般诗意浪漫玲珑剔透有巧思的女子定然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吧,她的丈夫刘海北在《家有名妻》一文中也写到“......她最不喜欢做的事,恐怕就是买菜和烧饭了。提起她煮饭的历史,就我所知道的,可以追溯到她刚出国的时候。那时她天不怕地不怕,以为自己什么都会,居然有一天自告奋勇,要烧几桌菜请诸位同学品尝。当菜一上桌,引起一阵欢呼,因为每一桌上都是五颜六色,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于是有位同学自告奋勇,冲到街上去买底片回来拍照留念。没想到大家尝了一口,就没有人再讲一句话了。从此以后,也没有人再烦劳过她烧饭了。......”
在布鲁塞尔求学期间的席慕蓉↑
才女席慕蓉,可写得,可画得,可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吟诗作赋,可知性优雅答疑解惑教书育人,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亦可沉静若水气质独特,可以上得厅堂,下......就是下不得厨房——哪有十全十美的人?——但偏偏就有人想让她又当才女又能做巧厨娘,来看看是谁胆大包天敢“指挥”我们的大忙人、大才女下厨房呢?
原来是刘家大公主“慈儿”,彼时还在念小学中年级,这女孩子可是个鬼灵精,特别会说话“以后啊!我做了妈妈,一定会在家里用蒸笼蒸很多什么包子啊、饺子啊、发糕啊的,让我的孩子一放学回家就可以吃到那些胖胖白白又香香的点心,这样他们就会有很幸福的感觉。”——她心里渴望吃到妈妈亲手做的餐食,但她不直接要求妈妈做什么,聪慧如她,她委婉含蓄表达诉求:“我只是说,我自己以后要做一个像隔壁王妈妈那样的妈妈。”
在孩子们眼里,隔壁的王妈妈是个怎样的妈妈呢?那可真的是个可爱极了的妈妈!人又能干,脾气又好,说话永远是柔声细语,做邻居的十年间没听见王妈妈高声语过。真的兼具“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美德,白天在银行上班,下班回到家之后就会变出许多香喷喷的点心来。两家孩子总在一起玩耍、做功课,有时候到了周末或年节,王妈妈就会端了一大盘好吃的东西来叫邻居刘家尝尝——王刘两家处得很融洽——刘邻居幸福快乐地道谢也都老实不客气地统统吃光,最后在空盘里放上两个苹果或者几个柳丁还回去,心中就开始暗暗期待着下一次的到来,王家“擅美食”名声在外,连邻居们也跟着成了美食家,但花儿再美奈何在别家,自家有花天天闻岂不美哉?于是刘家孩儿们也就期待着自己母亲也能成为一个“御膳房全能型大厨‘’。
年轻时候的席慕蓉↑
席教授不能拂了孩儿们美意,于是以王妈妈为励志榜样洗手作羹汤,发愤图强着实在厨房忙碌了一些日子,期间置办了一个烤箱,买了各种烘焙食谱,殊未料面包、饼干、蛋糕这些东东摆弄起来并不比她写诗作文来得轻松,也不能像她在画布上那般挥洒自如,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从烤箱里面整出来的“作品”简直令人大惊失色甚至惨不忍睹,当然也不敢下嘴,经过短期数次的尝试,许多材料“百劫不复”以后终于照猫画虎貌似弄成了一个形似蛋糕的“蛋糕”,收获了慈儿很有礼貌的致谢和对那块蛋糕的敬而远之,也宣告了席教授还没入烘焙的坑就已缴械投降的结局。
席慕容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画家,我们很少了解到她生活中的这样一面,愿意为了儿女去做一些尝试和改变,愿意接受一些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挑战;并投入到这之中,无惧失败与挫折,反而充溢着一种乐在其中,尽享天伦的幸福感;原来,才女席教授不是一副刻板面孔,实则幽默风趣,很真实也很可爱呢。
席慕蓉在画室↑
而且,她有一个宽厚温和能包容她懂她理解她愿意为她解围也愿意为家人下厨的丈夫。一开始当鬼马精灵的慈儿想把妈妈拉拢到能干巧厨娘的队列时,爸爸刘教授就开启护妻模式:“可是,要有一个像你妈妈这样的妈妈也不简单啊!你想,有谁家的妈妈可以一高兴就开车带你直上阿里山?横贯公路?而且一去就玩个几天不回家的呢?”
年轻时候的席慕蓉↑
当席教授准备尝试烘焙时,他立即陪妻子买来烤箱;当妻子烘焙失败,他立马接手厨房这一领地,开始探索厨艺,没想到一步步走上了“巧厨爹”的道路。
两位教授平日工作都很忙,只有周末属于自己和家人,在吃够了剩菜剩饭和下够了饭馆以后,面对席教授不爱吃面食而孩子们爱吃面食,自己也爱吃面食并喜欢观察且付诸实施的刘教授成功升任到“主厨”之位,把周末的刘家——一般席教授名气更大,也可以称之为席家——成功升级为“巧面馆”,其拿手绝活就是:炸酱面!
席教授是聪慧女子,非常能捧丈夫的场,遵照丈夫的指示洗葱剥蒜切菜,甘心打下手,被丈夫数落甚至批评也绝不还嘴,极大满足了丈夫的男子汉自尊和面子,也让刘教授在周末煮夫、巧厨爹的路上越走越远——看,这就是席才女的“驭夫”之术,温顺、柔顺、百依百顺,“这个凡事都要争强好胜的太太,只有在厨房里愿意屈居在任何人之下。......”——聪明的妻子不是为了吃一口现成饭而低头,而是因为爱,为了所爱之人而甘心情愿地低头,出于尊重而示弱。
当刘教授施展厨艺做出可口的炸酱面,俘获儿女的一致称赞和崇拜,也让宝贝女儿一再地惦记那一碗炸酱面“就是那种很香的,在面上放了很多咖啡色的酱,再加上黄瓜丝和萝卜丝的那种面嘛。你不是说那是奶奶以前最爱吃也最会做的吗?你不是说那种炒酱的方法是你们刘家特制的配方吗?”
席教授画画在行,写诗拿手,写散文也是高手,看她如何细致观察并娓娓道来的——“很难形容我们家老爷在那个时候脸上的表情,那是一个人在心里得意非凡却又拼命要保持不动声色的特有表情......”
宝贝女儿的恭维让刘教授小小虚荣心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女儿拼命点头以及她的弟弟马上随声附和的场面确实很令人感动,我想,我的丈夫如果不是一向想在孩子面前维持住一个严父的起码形象的话,这时候的他应该早就已经跳起来大声欢呼了。”
刘教授得到了极大鼓舞,也有点小小膨胀,对太太指挥若定,安排打下手的“小工‘’席教授准备好胡萝卜丝、白萝卜丝、黄瓜丝和绿豆芽等菜码,切好豆腐丁、香菇丁、绞好瘦猪肉泥等食材,干黄酱也调匀成稠汁,看看大部分活干得差不多了,准备工作也全部到位,然后刘教授红光满面,挺胸腆肚,大驾光临厨房宝地,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所谓“刘家炸酱面”——“慢慢地逐一地放进油中,褐色的酱经过油的润泽在火上发出一种引人食欲的光泽,香味也逐渐四溢,使我们家的前后院都好像也有了别人家厨房常常传出来的那处动人心魄的气味了,幸福感不禁油然而生。”在这香味四溢的烟火气息中席慕蓉带着我们体味到了什么叫做幸福,什么叫做生活,什么叫做夫妻......
刘教授的拿手绝活炸酱面,一碗接一碗,越来越香,越来越可口,也让以前不爱吃面的席教授开始接受面食,喜欢上吃面,而且只喜欢炸酱面,“我们一家四口从此就以吃炸酱面作为一种庆祝与奖赏的仪式了,女儿考了个第一,好!星期天吃炸酱面。儿子乖乖地把功课做完了,好!星期天吃炸酱面。当然,大家要吃的炸酱面得是爸爸做的那一种才行。”——好,妈妈、姐姐、弟弟都成了爸爸的迷妹、迷弟啦。
“在不知不觉之间,我的丈夫竟然成功地在孩子心中创造出一种幸福的象征了。”——席教授由衷地写道。
席慕蓉家的炸酱面——她的丈夫刘先生做的“刘家炸酱面”出名了——但人们记得的是“席慕蓉家的炸酱面”,因为太太席慕蓉的名气远远大于刘先生,“这几年以来,别人在说我的另一半的时候,常常爱用打趣的口气来形容他。说他家有‘名妻’,说他宠太太或者甚至怕太太之类的笑话,而我们夫妻两个也总是凑趣来应和,从不否认也不纠正,甚至有时候还会主动向朋友提供一些这一类的所谓的‘新闻’,好叫听的人皆大欢喜。”
聪明的才女席慕蓉非常懂得赞美对丈夫所起的激励作用,一种清朗明澈、如沐春风的欣赏——真正懂得家庭婚姻幸福之道的夫妻,其实是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体贴,相互捧场,相互欣赏!
“我心里其实是很明白的,朋友说的都是些善意的玩笑。在真正的人生里,我的丈夫才是那个不断提携我引导我往前走、用他的一切来影响我的人,他实在是我‘比较好的另一半‘啊!”
套用钱锺书先生写给妻子杨绛的话“遇到你之前,没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没想过和别的女人/男人结婚。”,钱、杨二人是幸福美满夫妻的模范和标杆,席慕蓉和丈夫刘海北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幸福美满夫妻的榜样呢?!
席慕蓉与丈夫刘海北↑
席慕蓉的散文《刘家炸酱面》明面上写的是一碗炸酱面,其实写的是家庭婚姻幸福美满的秘诀,这就是大家写文的高明所在,明暗两条线,看似在写平凡普通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家常,实则内里蕴含了人生的大道理。
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席慕蓉、刘海北夫妻的相处之道。
席慕蓉与丈夫刘海北↑
台湾著名诗人痖弦曾这样评价:“现代人对爱情开始怀疑了,席慕容的爱情观似乎在给现代人重新建立起信仰。”
且让我们来重新回味一下席慕容和刘海北的爱情故事:
席慕容和刘海北相识在比利时鲁汶大学中国学生中心。在几次聚会中,席慕容发现刘海北不仅知识渊博,还十分善良。他会为猫做舒适的窝,会送落单的女孩回家。他常陪席幕容打乒乓球,而且总会有风度地输给她几分。
某晚在月光下告别后,当刘海北的背影渐行渐远,席慕容的内心涌起淡淡的忧伤,那种情愫被她化为美妙的诗行:“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上天没有辜负她的期盼,给了他们相爱的契机。
一个周末,刘海北患了重感冒,卧床不起。席慕容亲自下厨,精心地为他熬了一锅粥。这个温柔的举动让整个男生宿舍都沸腾了!两个人在欧洲学业结束时,都渴望回台湾。长辈们起初都不理解,最终被他们一封封家书感动,同意他们回台湾发展。两个人牵手在布鲁塞尔的大街上微笑、欢呼,向注视他们的人大声说:“我们要回家,我们可以回家了!”
回台湾后,他们没有选择繁华的闹市生活,而是在乡下住了整整10年。从小到大,漂泊已久的席慕容没有在一个地方住这么久。他们种下很多槭树,春天时一片葱绿,到了深秋一片全红,在孩子熟睡后,两人会携手散步,月色如银洒在乡间的小路上,风在树林间穿梭,整个夜空清明澄澈无比。这个世上最美好的事,莫过于有一个人能如此地懂你,与你一起分享生命的美妙和感动,正如她诗中所写道的:“我只能来这世上一次/所以/请再给我一个美丽的名字/好让他能在夜里低唤我/在奔驰的岁月里/永远记得我们曾经相爱的事。”人们理想中的爱情,大概就是这般吧。
内心安宁的席慕容再也不在夜梦里惊醒,开始有了梦寐以求的熟睡。夏日的清晨,在孩子稚嫩的歌声伴着清脆的鸟鸣中醒来,席慕容听见丈夫正悄声跟孩子们说:“小声一点儿!妈妈还在睡觉。”
刘海北永远比席慕容早起一刻,亲手做美味的食物来填充她的胃。刘海北也永远是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个读者,虽然不懂诗歌,却给她尊重和理解。甚至当席慕容出名后,一些人开始尊称他为“席先生”,刘海北总是微笑着纠正道:“鄙姓刘。”不是每一个男人都有如此的胸襟和气度,他还干脆写了一篇《家有名妻》发在刊物上,幽默的笔调使它被广泛转载。
在生大女儿慈儿时,席慕容遭遇了难产。竭尽全力生下孩子后,她有了短暂的昏迷。恍惚中,她感受到了熟悉的拥抱。刘海北轻轻地抱着她,不断低唤她的名字。突然之间,这个从不落泪的坚强汉子开始哭泣,并在她耳边喃喃道:“再也不生了!以后再也不要生了!”
光阴似水流逝,他们也携手从葱绿的青春走到花甲之年。年刘海北因病去世,爱却在席幕容心中永存。在思念之时,席慕容饱含泪水地低吟着写给爱人的诗:“愿天长地久/你永是我的伴侣/我是你生生世世/温柔的妻。”
时间或许早已流转,而关于爱的诗句却永远年轻。每一个人的生命,总会因另外一个人而变得丰盈;每一个流浪的灵魂,总会因为相爱而变得安宁。
席慕蓉,当代知名画家、诗人、散文家,还有一个身份是台湾地区国立台东大学美术系教授。她是蒙古族人,她是很多人所熟知却又陌生的才女,她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她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著名诗篇脍炙人口,已然成为经典作品。她的诗歌多写爱情、人生、乡愁、时光和生命,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而在这些爱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忧愁。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视角,来体验着生命中的温存。
席慕蓉丈夫刘海北,物理学博士,曾任中央大学光电科学研究所教授,年长席慕蓉四岁。是一位儒雅温厚的学者。
感动玉米君的,除了席、刘两人的爱情,还有,刘教授是一位心细如发的孝子——
“母亲在世的最后五年与我们同住,在那段时间里,我的丈夫常常会每隔半个月左右就做一次炸酱面给大家吃,每次给岳母大人煮面的时候,都会多煮一会儿,好让面条软一点,好让我的母亲吃的时候容易下咽。
而我起初还没有发现,还跑到厨房里去质问他为什么把面煮得那么烂,还问他是不是实验室里有些什么难题影响了他煮面的成绩。
而我这位学科学的丈夫,在台湾用自制的雷射做雷射雕刻并且声名已经传到海峡对岸去了的丈夫,却对我轻声说了一句:
“不行啊!面不煮烂一点,妈妈会咽不下去的啊。”
然后,他继续耐心地等待着那一锅面,并且,当他把给我母亲的那碗面盛出来,交到我手中的时候,一点也没有要我感激的意思,好像那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好像要我端出去的那碗面是要端去给他自己的母亲一样。‘’席慕蓉在那篇散文里最后写到“在那一刹那里有些什么东西从我心中满溢出来......”
是的,在读到那段话的时候,在这一刹那里有些什么东西也从我心中满溢出来
......
(完)
(备注: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番茄玉米君原创不易,来半碗牛肉面鼓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