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酱面:透着北京人的讲究与乐观,堪称味道中的文化
过去,由于自然气候的限制和南北交通不便的影响,北方人的主食以面类为主,面条又是面食中种类最为繁多,最具有地方特色的,老百姓最为喜爱的食物。
中国人对吃极有研究,制作任何一种食物,都可以变幻出百种花样,面条亦是如此。在诸多面条的制作方法中,炸酱面是少有的自己在家中就可以烹制的颇为地道的一种。你在家自己做碗刀削面、拉面不很现实,因为它们需要很高的技巧,那么来碗炸酱面就要简单的多了。
炸酱面,顾名思义是拌着炸酱吃的面条,在北方许多省市很是流行。炸酱面的精髓在于酱,依据每个人不同的口味,炸出的酱也是各有风味,有肉酱、素酱、海鲜酱、黄酱等等。炸酱面本是普通人家的家常便饭,是老母亲在忙碌一天过后为全家人混饱肚子随手做出的吃食,难登大雅之堂,可是北京人硬是把这寻常的面条做出了名气,做成了北京城的饮食文化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就令我们不得不去仔细探究一番了。
老北京炸酱面的由来北京人爱吃面条。在北京,一说吃“面”,不是指馒头大饼之类的面食,而是独指面条。老北京炸酱面其实并不老,它的出现是在清朝末年。
话说光绪年将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攻占北京城,慈禧、光绪等清朝封建统治者带着随从仓皇出逃,一路马不停蹄的跑到了西安。既然是逃命,衣食住行就不那么讲究了,到得西安,总算是暂时安下心来。这人一旦安定下来,就会先想到吃,皇族也一样。长途跋涉的劳顿让慈禧等人饥渴难耐,随便寻一处面馆,便吃将起来。谁曾想,这面馆做的面味道极好,众人吃的兴高采烈,这面便是炸酱面。在还京时,慈禧等人对其念念不忘,有眼色的总管李莲英便将面馆的师傅一起带回了北京。回到紫禁城,面条自然就不能再简单制作了,用料开始考究起来,形成了适合北京口味的炸酱面。至此,炸酱面在北京城流行开来。
这当然是传说,封建统治者的狼狈不可能如此宣扬。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不管之前北京城的有没有炸酱面或者炸酱面如何制作,它并不出名,到了清末时期,炸酱面才正式的成为北京城著名的小吃,享誉全国。
现在我们去北京游玩,行走在历史文化的名胜古迹间,品读着岁月的沉淀,感慨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走累了,玩饿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吃一碗老北京炸酱面。不管是古香古色的著名小吃街还是街头巷尾的苍蝇小馆,经营炸酱面的饭店比比皆是,就算是装修豪华的大饭店,主食中也一定会有炸酱面的位置。
有人说,来北京不吃炸酱面,就不算吃过北京城的美食。老北京炸酱面就像故宫几百年的城墙一样,已经成为了北京的饮食文化标志,不用去细数来历,只需要存在于眼前。
炸酱面体现出了北京人的讲究实话说来,作为一个在北京工作生活过的吃货,我曾一度对北京当地的美食极为反感,尤其是招牌中带“老”字的。什么老北京爆肚、老北京烤鸭,也包括老北京炸酱面。
在饮食上,北京是个很奇怪的城市。别处的美食到了北京,用不得几年,就会变了口味,换了招牌,一律打上“北京”的字号,要是年代久远一些的,就会加个“老”字。也许是中国的商人自古都想要沾上点皇城的气息,在北京做买卖,就会不自主的把自己融进这里,变成了“老北京”的美食们,自然觉得自己身价倍增,有睥睨天下的气势。也许过个几十年,簋街的小龙虾也会成为“老北京小龙虾”了。
后来,我交了许多北京的朋友,有了当地人的带领,自然就可以吃到许多正宗的北京小吃,至此,我对北京美食的偏见才慢慢改观。北京人爱吃的美味,大多藏在犄角旮旯的的地方,吃的东西,也大多是寻常之物。什么卤煮、豆汁、炒肝、吊子等等等等,口味极重,却吃的过瘾。
北京人讲究,吃东西,食材可以简单,但是制作过程决不能糊弄。你做的好吃,排着队捧你,不好吃,等着关门。就算普通如炸酱面,也必须有一套做的规矩,吃的规矩。
北京炸酱面,面条一定要筋道。炸酱也要用好的干黄酱,肉切细丁,最好带点肥,先煸肉,再倒入调开的黄酱,小火熬制,决不能粘锅,否则会有糊味。各种调料不能缺少,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豆干、鸡蛋等物。炸好了酱,还得配上时鲜的菜码。豆芽、黄瓜、萝卜、黄花、木耳、香椿等加入碗中,再来瓣蒜,才算齐活。吃的时候,要把炸酱和菜码在碗内搅拌均匀,尽量让每一根面条都蘸上酱。冬天,炸酱面要吃汤面,热乎乎的汤水混合着鲜咸的滋味,一口就暖身。夏天,要把面条过水,把水篦干净,来点炸辣椒拌上,吃的浑身通透。
有人说这是“穷讲究”,麻烦且虚伪,明明是普通的吃食,还透着一股牛气哄哄的劲头。其实,生活本就艰难,正是有了“讲究”的仪式感,才让我们觉得活的有意义,活的有生趣。北京人的讲究体现在各个方面,彰显出来皇城根底下人们的大气和规矩。我们看那些穿着二股筋背心摇着蒲扇的北京大爷大妈,就会发现,北京人是真会生活。正是有了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才有了北京人对陌生人的热情,才有了北京人对朋友的义气。
北京人的讲究也是一种包容,就像炸酱面一样,酱和蔬菜搅合搅合,就汇在一起,无论天南地北,都在一个碗中。
炸酱面反映出北京人的乐观天下的大餐一个样,只有老百姓的普通吃食,才难能品出人间滋味。封建社会的北京,一道城门隔出了两个世界,紫禁城里的宫廷菜一定是山珍海味,可惜不是平头百姓可以享用的。没关系,只要是吃的事情,就难不倒聪明的北京人,兜里没钱,吃肉有些奢侈,猪牛羊的下水一样可以吃的香甜。同样,一碗炸酱面,就能吃出满足的人生。
在社会浮躁的今天,我们每天都处在莫名的焦虑中,金钱的压力让我们活的畏手畏脚。北京人不一样,如果你真正认识几个老北京的朋友,就会发现,他们活的很潇洒。人,有穷有富,但是,你对生活的向往应该是一样的。可能是几百年的京城生活让他们养成了一种处变不惊的态度,大多数北京人很洒脱,昨天的悲伤绝对不会成为今天郁闷的理由。
曾经到一个北京的朋友家中吃饭。他的家庭绝不是什么富裕之家,父母和他都做着平凡的工作,三口人挤在一个小房子里,空间局促,家具陈旧,还不时有爷爷奶奶辈的老人在家中常住。中午到外面吃烤鸭,价格不菲,让他们破费,我有些不好意思,他们一家人毫不在意,认为朋友来了必须吃顿北京有名的美食。到了晚上,朋友拉着我让我吃了晚饭再走,在他的意识里,只有在家吃上一顿饭,才算是招待过客人。
晚饭吃的就是炸酱面。饭桌上,朋友的父亲就着花生米、肉皮冻和我聊家长里短,我发现许多生活的困难在老爷子嘴里就是故事,既然是故事,那就一定有悲有喜,他作为主人公,情绪没有丝毫波动,说起来幽默坦然。酒足之后,一人一碗炸酱面,吸吸溜溜的吃完,很是贴心。在他们的脸上,我看不出什么愁怨,有的只是对生活的的满足。
也许,在乐观的北京人眼中,生活就像一碗炸酱面,酸甜苦辣都得拌,拌匀了拌好了,吃下去就是日子,饱了,就是希望和明天。
以上图文部分来源互联网络,节能君想说:一滴水可以荡漾整个湖面,一篇文章分享可以触动整个心灵,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将即时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