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夏至日高温持续,各老字号已备好面条,

天气

高温持续周四有雨

今天迎来夏至,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不过,现在还不是北京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将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才迎来一年中最热的天气。

  夏至有三候。一候鹿角解:鹿是山兽,属阳,角向前,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退。二候蜩始鸣:知了在古时楚称蜩(tiáo),秦晋称蝉,夏至后鼓腹而鸣。三候半夏生,即意味着夏天过半了,后半夏白昼骄阳似火,浓荫难求。

  今天,天空云量有所增加,但多以高云为主,对气温的抑制作用不大。午后最高气温在35摄氏度上下,暑热延续。本周前期气温依旧较高,最高温在32摄氏度到33摄氏度之间,紫外线强烈,局地易出现阵性降水。24日下午到前半夜有降水系统过境,京城将出现一次明显的降水天气,最高气温也将随之回落到26摄氏度上下。

饮食

老字号端出夏至面

  按照老北京的讲究,今天一定得吃顿面,各家老字号的夏至面早已备好。

  峨嵋酒家的凉面昨天就上市热销。“今天销量预计将超过1万份,打包外卖预计得占到四五成。”峨嵋酒家连锁店总经理张玉明说。

  同和居五家店也早就备好了担担面和炸酱面等面食,新川面馆各门店的麻辣凉面平均每天要卖出上千碗,延吉餐厅西四总店最近每天也要卖出五六千碗冷面。“拌辣牛肉是冷面最佳拍档,每天也要卖出四五千份,今天的销量预计还要增加两到三成。”门店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从新川面馆新街口总店获悉,店里的新川凉面销量预计能到平时的两到三倍。丁宫保餐厅今年还特意推出了开启食欲的海鲜面和麻辣小龙虾面。

养生

少用空调别贪寒凉

夏至过后马上就会迎来“三伏天”,医院肾病主治医师申子龙提醒,此时要重视防暑降温,但是如果采用的方式不当,也会对身体造成一些危害,如“空调病”“阴暑”。

  开空调时间别太长

  “空调病”指人长时间在空调房间里生活、工作,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感冒、关节酸痛等症状。老人、儿童以及有基础病的患者是易感人群。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如果寒温失调,得了“空调病”会导致原发病加重。

  申子龙提醒,“空调病”以预防为主,注意开启空调的时间不要过长,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切勿贪凉。对于阳虚体质慢性病患者,还可以采用中医“三伏贴”来治疗。

  贪寒凉小心中了“阴暑”

  除了“空调病”,还要注意避免中了“阴暑”。申子龙介绍,“阴暑”是与“阳暑”相对而言的。“阳暑”即日常说的“中了暑热”。夏至后,天气炎热,如果贪凉饮冷,就可能出现“阴暑”。最常见的类型就是“胃肠型感冒”,发热恶寒、周身困重、腹泻、腹痛等。防暑降温时不要过用寒凉,可用一些食疗方来顾护脾胃,散寒祛湿,如生姜茶等。

安全

车中清新剂自爆炸碎玻璃

这些“炸弹”千万不能放车里

6月19日10时57分,北京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报警,辖区一小区停车场有一车辆内疑似有东西爆炸。消防员在后备箱中“搜出”三罐空气清新剂,其中一罐已经严重变形。

  旧宫特勤站25名消防员接警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报警人表示,经过停车场时突然听到“嘭”的一声,停车场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后窗玻璃被炸开,以为是汽车起火便拨打了电话报警。消防员观察发现,车辆后车窗玻璃被震碎,车后部散落着玻璃碴,并没有起火冒烟现象。

  车主到场后,消防员在后备箱中看到有三罐空气清新剂,其中一罐已经严重变形,且罐体底部已经分离。消防员立即将剩余两罐空气清新剂放在阴凉处。交接完毕确认安全后,消防员返回。

  ■提醒

  炎炎夏日,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提醒广大车主警惕这些“车内炸弹”——

  打火机:打火机内的液态丁烷易燃易爆。室外温度30摄氏度以上、车辆暴晒后,车内温度会高达六七十摄氏度,极易引发爆炸。

  香水:在高温膨胀气体无法排出时极易发生爆炸,水晶或玻璃材质的香水瓶也会形成类似放大镜的聚焦效果。

  老花镜:老花镜属于凸透镜,若长时间聚焦光线,焦点温度过高可能烤坏车内塑料饰板,甚至导致车辆自燃。

  罐装喷雾:如发胶、剃须泡沫、杀虫剂、空气清新剂等罐装喷雾剂罐内压力大,如果在车内暴晒,危险极大。

  碳酸饮料:瓶内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容易膨胀,严重时会冲破瓶身引起爆炸。

  矿泉水:在阳光长时间照射下,光线透过水瓶边缘将光点聚焦后,温度可高达摄氏度以上,易点燃车内物品。

  其他物品:手机、电池、充电宝等物品如果在汽车暴晒的情况下也极易发生爆炸,车内装饰品也应尽快检查,及时收集清理,做好防范。

  一旦车辆出现事故,要保持冷静,及时拨打报警电话进行求助。

安装AED配备20余种急救品

运动场馆夏日保障足

夏日炎炎,市民在运动场所锻炼的热情不减。记者探访发现,不少室外运动场馆都安装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弹性绷带、卡扣止血带、弹力网帽等急救品也一应俱全,为运动者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下午3点多,在东城区天坛体育活动中心,球员汗如雨下。一名球员踢完上半场后把头埋进了胳膊里,面部通红、双眼紧闭。“怎么了?”队友立刻赶到他身边。“可能是中暑了,头晕。”队友赶紧递上药水。多名踢球者表示,一般的急救用品场馆都有,也向来锻炼的人免费提供,但是解暑药品他们倾向于自备。

朝阳公园的AED

  下午5时,记者来到朝阳公园体育场,上百人在此健身,公园东5门附近安装了一台AED装置。该装置安装在运动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表示:“这台AED面向所有人使用。只要出现紧急情况,用身份证刷开装置就可以取走AED,用完后再放回。”

  周末的方庄体育公园也非常热闹。足球场、篮球场上年轻人在激烈地拼抢。场馆空地上,还有数十名跳舞的市民。记者看到,体育公园南门旁有一个2米多高的箱子,里面装着弹性绷带、创可贴、酒精棉片、卡扣止血带、弹力网帽、医用剪刀等20余种急救品。如果出现骨折或红肿,还备有充气式骨折夹板、颈托、三角巾、降温冰袋等。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说,这个箱子是丰台区红十字会捐赠的,里面的每一件急救品对公园内的所有运动者都是免费的。“如果有意外情况,只需要联系管理处或寻找保安,打开箱子就可以使用。另外,球场入口处的工作人员也有创可贴、酒精等物品。”

  对此,医护人员提示,夏季在室外运动,除了注意及时补水外,还要注意控制运动时间和强度,运动时间最好控制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骆倩雯孙乐琪张宇张群琛

实习记者杨天悦

通讯员凝萱

流程编辑吴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8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