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微博号张腾岳的博文,讲述几样家常菜的做法,其中就有关于炸酱的日常做法:
今天元旦,回家陪爹妈吃个晚饭。我家母上打小在北京南城长大,后来在西北呆了几十年,生活上还保留了不少北京人的习惯,间或会带出些兰州人的特点。比如说牛肉面不爱吃,但炸酱面是她最爱之一,吃饺子过去蘸蒜泥,现在改成醋和油泼辣子,时不时还得吃个凉皮子。
现在讲究健康生活,肉吃得少,喜欢吃鸡蛋酱。炸酱是我妈亲手教的,很地道的家传手艺。先热锅倒油,别等太热了,丢两个八角,一小段桂皮,两片香叶,炸出香味之后,捞出来就不要了,用这样调香了的油来炸酱。
这个功夫,油已经很热了,把预先切好的姜末,葱丝(葱丝可以不放,有人嫌弃那股子死葱味)倒进锅里,烹出香味。姜一定要多放,越多越好。有时间的可以提前制作点姜水更好,看家里人对姜的接受程度,在熬之前或者下锅之后放,最好是比较浓的姜汁儿。葱丝留一部分,一会儿再放。
炸酱很多人都会做,选用的酱各家自有自己的主张。老北京讲究放黄酱,有的人家要搭配甜面酱。我妈忆苦思甜时候,经常会说起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要留饭,买三毛钱肉,两毛钱黄酱,已经是招待人的标准了。两毛钱的肥肉,一毛钱一碗的黄酱是自个家的伙食。孩子们拿着个碗,到了合作社打上酱,还要把碗边舔干净。
我们家已经很少用黄酱了,用我妈的话说,现在的黄酱,哪有黄豆啊,全都是面,没法吃。所以用的都是某牌子的黄豆酱,玻璃瓶的,八百克一瓶,一股脑全倒进锅里,一点水都不要放,一点儿都不要。一放水,酱就澥了,吃起来不香。然后就是不停的搅和,最少搅和十五到二十分钟吧,我一般是二十分钟起,火别开太大。后半程放炒好的鸡蛋,快出锅了再放葱丝,吃的是生熟葱的味道。
我今儿炸了两种酱,一种是鸡蛋的,爹妈吃。一种是肉的,我吃,哈哈!炸肉酱的时候,可以先把油调香,再用肥肉爆出油来,然后下姜末和大块的瘦肉,差不多拇指指甲盖大小,起码到嘴里的时候能感觉是肉,不是葱花,吃着酱味腌透的,才过瘾。
吃炸酱面必要配上面码,不同时令有不同讲究,多是应季蔬菜。今天的面码简单,绿豆芽,芹菜末,大白菜,全都下水焯好,还顺手买了点肘子解馋。如果家里人多,不嫌麻烦的,还要准备青蒜末提味,心里美萝卜切成条清口,焯好的黄豆,青豆用来淡嘴儿,黄瓜丝吃着爽利。总之面码是不能少的,尤其是吃肉炸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