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你问马云,幸福是什么?“悔创阿里杰克马”应该会“无比兴奋和幸福”的说——当教师啊!虽然阿里现今市值多亿美元,但马老师觉得自己“做老师会做得比CEO好”。当兴趣爱好变成了职业,工作就不再是工作而是生活。一个人能把兴趣爱好当成职业真的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因为工作对你来说本身就是件开心事。
1.
什么才是兴趣爱好?
首先,兴趣爱好不能带有功利目的。比如我一个朋友z,前几年在比特币火的时候,每天捧本书研究比特币,还准备买矿机挖矿,你以为他对区块链和密码学产生了兴趣?其实他只是想赚钱,对赚钱感兴趣,最近他的兴趣已经换成了炒别的。这种“兴趣爱好”不能算兴趣爱好,也不排除个别人是纯粹的爱钱本身,像《人民的名义》中的赵德汉贪污2.3亿,却一分钱也没有花,他是心理“缺钱”,自己吃碗炸酱面就很满足,钱对他来说是用来数和闻的,收藏钱就是他的爱好。
其次,生理需求不是兴趣爱好。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从人类动机的角度将人的需求分了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于爱、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生理需求包括食物、性、睡眠等,你与动物要是有一样的“兴趣爱好”那真不是兴趣爱好。
第三,兴趣爱好不是用来打发时间的无聊消遣。喜欢窝在沙发上刷抖音的,天天追宫斗剧的,听着郭德纲相声入睡的,这些没有大脑深度参与的兴趣爱好是假的兴趣爱好,真的兴趣爱好犹如是大海,你站在岸边,不学习游泳,就下不了水。这是痴迷看日本AV和去日本拍一部符合自己口味AV之间的区别。
2.
兴趣爱好变职业要来自内心的驱动力。《朗读者》有一期有位叫程何的朗读者,她初高中的时候因为会写代码,靠写代码参加了OI(信息学奥林匹克)大赛,并获得了保送清华的资格。程何说自己原本有一条非常清晰的职业路径,就是从竞赛到大学纯理科专业,到做科研,接下来可能会做投资、咨询或者纯理论、纯科研,到国外再读个博后,是一条直的线路。但她中途却“脱轨”了,在大三的时候她成了音乐剧的译配,就是把西方音乐剧中的英文演唱翻译成中文,然后把中文做成配合原版旋律的歌词文本,再把它填到乐谱里面去,使得它能唱、好唱、上口也好听。
程何说她从初中开始就迷上了听音乐剧,高中时已经听过上百部音乐剧,没事图好玩也自己翻译一些音乐剧,大学后,是内心的驱动力推动她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决定把音乐剧译配当作毕生事业。今天的大型音乐剧《猫》《妈妈咪呀》《狮子王》《音乐之声》《一步登天》《Q大道》《我,唐吉坷德》的译配工作都出自她之手。
3.
把兴趣爱好当职业的人是从消费者变创造者的过程。世界第一游戏主播、YouTube网红之王Pewdiepie,一个趴在电脑前打游戏的家伙,YouTube上拥有万的订阅者(墙挡住的不算),年收入千万美刀。
Pewdiepie17岁时,将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琢磨游戏策略,上了大学后,他慢慢发现自己跟身边同学没有什么共同爱好,他们除了学习、打工以外,啥也不爱干。于是Pewdiepie在YouTube上创建了自己的个人频道开始上传游戏视频,他搞怪“自黑”的主播风格受到了粉丝的追捧,粉丝在观看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受他影响,EA游戏公司推出已4年之久的《滑板3》(Skate3)由于Pewdiepie的多段相关视频,重登畅销游戏榜单。数不清的游戏开发商,排着队把自家游戏光碟寄给他,出高价让他在YouTube频道上试玩,他直接给人打“别来烦我”!
为了一期15分钟的视频,Pewdiepie往往要自行通关十多次,花费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所有的人物动作、后期剪辑,都经过了精心的推敲。
记者采访他问道:“你如何界定自己的一生?难道就只是做视频吗?”
他回答:“是的,我只是个邮差,负责把游戏中的快乐带给大家。”
追求快乐和幸福是人生活的根本目的,所谓“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幸福快乐就是干喜欢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