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里的成都早餐爸爸最爱的杂酱

面铺现在已经拆了多年了,老小区的居民大多也搬家了。关于最初的“下馆子”记忆,就属爸爸骑车载着我去吃杂酱面了。那面铺屋檐很矮,门口永远坐着嗓门大的老板,他热情得招呼着各路客人落座,临近身旁桌还不忘拉拉家常。一来二去,客人熟络起来,每次到店,不用客人多言,“二两杂酱面不要葱花”他大声向厨房那头儿吆喝着、就帮熟客点了单。

我爱吃杂酱面,最初是被爸爸拌面所感染的。筷子一夹一提,往里往下压、再一夹一提如此循环。佐料和肉末的香味儿便伴随着面的热气扑鼻而来。关键最绝的是,每一根儿面都裹足了肉末儿,吸饱了汁儿。那一大口吃下去,糊一嘴儿的料,咸鲜肉香里伴着些许的辣,回味一下又带着点甜、味道那可叫一个有层次!

都说成都人吃面吃的是料,我不同意。再说这面质吧,其实还得选,发丝儿一样的鸡蛋面就做不了杂酱面。杂酱面讲究的就是厚重的酱料肉末,面太细可使人品不出那层次。所以得要“棍棍面”,面选稍微粗一点儿的那种,就像小棍子一样儿。面质呢,则是做好的新鲜湿面,又称为“水叶子面”,保证了吃起来有一种韧劲,下锅煮也不易糊锅。当然为了更佳的口感,面下水煮,不可煮的“太透”,快过心立刻捞起来,抖抖滤水,给盛碗儿里。

异国他乡怀孕,胃口非常不好,唯独想吃爸爸爱的那碗杂酱面。远方的视频里,跟爸爸撒娇,说吃不到杂酱面,挺馋。爸爸跑了一家杂酱面店买了面,向老师傅请教最正宗的做法,细心的记下来,还拍照给我。

现在异国的家里已经时常备着杂酱面的肉邵子了。可是少了曾经带我去吃面的那个人。那个人添了皱纹,双鬓开始斑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8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