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谈北京炸酱面

在国外时间久了,经常想起国内北京的炸酱面。还联想起十多年前韩国金相浩导演的16集韩剧《梦幻情侣》(港澳称《茶煲阿四》)。

在该剧中,性格恶劣蛮横的富贵女赵安娜(韩艺瑟饰演)意外堕海失忆,获张哲秀(吴智昊饰演)“收留”一起生活,居然莫名其妙地爱起平民美食炸酱面来。

“张哲秀,我肚子饿,给我买炸酱面。”

此后镜头里反复出现她捧着大碗面,吸溜吸溜吃得满嘴乌黑的滑稽模样,让我好想回敬以其口头禅:“看你这副吃相……”

我到韩国多次,也居然去首尔中区明洞()吃了炸酱面。碗里偌大一坨春酱(黑豆酱)、肉碎、面条和青瓜丝,吃出满腔黑不溜秋的甜,使我不禁对自己说:“看你这副吃相……”

查一查炸酱面的由来,有说源自山东,有说初出西安,有说始于北京,众说纷纭,并无定论。

饮食文化学者分析,炸酱面的制作离不开三个基础条件:大豆酱的产生、面条的产生和冷淘凉面条的做法,缺一不可。

北京民俗学者王永斌先生所著《杂谈老北京》,清朝时,北京的东四隆福寺街有家小有名气的饭店——隆盛饭店,在清朝道光年间开业。这家店有一种叫作凉烂肉面的特色面食,颇受欢迎,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饭店的掌柜姓温,因为炉灶搪得好,人们都称之为“灶温”。灶温所做的凉烂肉面的卤汁就是将肥瘦相间的猪肉切好煮烂,再加入黄花、木耳、蘑菇等蔬菜,拌以花椒、大料、小茴香等作料制作而成。面条则为现做的抻丝细面条,煮出锅之后,过三遍刚汲出的井水,称“三跳井”。捞出后之后倒入适量的卤汁,再放些蒜泥、黄瓜丝,卤汁鲜香,面条凉爽,令人回味。

事实上,在江浙及香港可以吃到的炸酱面起码也有三款。

先说港式炸酱面和沪式炸酱面。前者以肉丝替代肉碎,以醋、茄汁和豆瓣酱调出橙红色酱汁,吃起来酸酸甜甜。后者只用豆瓣酱炒肉碎,上桌时酱色赤褐,混着软趴趴的上海面条吃,味道偏于寡淡。个人而言,两者皆非所好,吃过一次就不再。

幸好有第三款:老北京炸酱面。

这面吃起来既不甜腻,亦不寡淡,而是咸香浓郁,厚实得来又清爽。

当然,要吃价格亲民的,可到由饮食集团经营的“北京老家”去。不过,这家餐馆的厨师只切了青瓜丝来伴面条、黑肉酱,颇似韩式炸酱面,在“菜码”(即佐菜)上显得单薄。

到“老北京”去,虽然炸酱面的价格近乎前者的两倍,但在青瓜丝之外还提供了花心萝卜丝、芽菜和葱丝,吃起来口感确实丰富许多。

花心萝卜另称“心里美”,因为其外形肥圆粗短,青皮淡白,但内肉却是粉紫夺目,咬嚼起来甘香清爽。这蔬菜盛产于中国云南和台湾,却少见于香港,即使能在街市里买到,价格也贵两三成。贵且难买,却不可或缺,因为甘香清爽能去腻。

所谓“腻”,指的是炸酱的油腻。“老北京”厨师做炸酱时,先把五花肉碎在热锅里煎煸出猪油脂,这猪油脂一化出,简直香不可挡。然后加入葱、蒜、干黄酱炸炒一番,水分蒸干,豆香味混入猪油香中,浓厚咸香笼罩不去,仅仅用青瓜丝无法去腻,还必须佐以花心萝卜丝才行。

写到这儿,笔者不免又想起在北京吃炸酱面的光景。就在南锣鼓巷的胡同里,一勺子黑压压炸酱,面条加花心萝卜丝、青瓜丝、芽菜、大白菜、豆子……

有一首《北京炸酱面》打油诗:

青豆嘴儿、香椿芽儿,焯韭菜切成段儿;

芹菜末儿、莴笋片儿,狗牙蒜要掰两瓣儿;

豆芽菜,去掉根儿,顶花带刺儿的黄瓜要切细丝儿;

心里美,切几批儿,焯江豆剁碎丁儿,小水萝卜带绿缨儿;

辣椒麻油淋一点儿,芥末泼到辣鼻眼儿;

炸酱面虽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面码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