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酱面9.9元,回锅肉拌面15元,甜品2-4元,小菜5元,奶茶5-13元,还提供免费的酱料、小咸菜、直饮水和热汤......
拿了好几样,算下来才不到20块钱,真划算,一位十八汆(cuan)的食客说。
北京街边煎饼果子店价格单/便利店中最便宜的一款面9.9元/社区底商夫妻粉面馆的菜单
餐饮龙头们一直想啃下快餐这块香饽饽。
执迷快餐的西贝连续尝试了5年,跌了5次跟头,今年依然矢志不移。关于西贝未来的增长第二曲线肯定是快餐,我们进入快餐行业已经探索了5年多时间,投入了一个多亿的研发经费,今年应当会有所突破,西贝集团的董事长贾国龙在近期的一次直播上坦言。
海底捞的试水比西贝晚了4年。主打好吃不贵的十八汆面馆年5月成立,11月正式营业,目前全国仅有一家店,仍处于打磨期。
如果说西贝入局快餐多半是看到了机会,那么海底捞进军快餐凸显的则是其战略雄心。
在海底捞入局前,快餐行业早已热闹非凡。而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十八汆,背后搅局快餐的逻辑是什么?到底能不能在快餐行业掀起更大的波澜?
海底捞试水低价快餐背后的三大逻辑
海底捞的自营面馆突然火了。
对于海底捞这个餐饮品牌,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一提到海底捞,人们自然会想到火锅,但如今这家餐饮巨头开始进军低价快餐,其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呢?
1、机会丛生的快餐市场。
快餐行业凭着高频和刚需,进入门槛低、复制速度快,易于规模化的特点,已经成为餐饮行业的主导品类。
根据《中国快餐产业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年,快餐门店数在餐饮行业中的占比达到49.2%,几乎占据整个餐饮行业的半壁江山。其中,中式快餐门店连锁率为55.1%,与西式快餐的78%相比还有不少距离。
但机会之中危机四伏。受制于中餐复杂的烹饪方法,后端供应链、管理跟不上的问题,快餐的规模化、品质和成本之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中式快餐品牌难以走出规模化、区域化发展的困境,如曾一度陷入发展停滞的真功夫,长期盘踞区域发展的老乡鸡、乡村基。
十八汆切入的中低端快餐市场,问题更多。得益于价格低廉、方便快捷的优势,以黄焖鸡、沙县小吃、兰州拉面三巨头为首的中低端快餐品类,遍布中国的大街小巷。
可是,该业态长期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状况。且大多数为夫妻经营的小店,管理困难、市场混乱,无服务,无环境,食品安全问题也难以保证。整个市场杂乱无章,缺乏正规军。
市场空间广大,却没有人能把它做的更好,这就是餐饮巨头们看中的机会。
2、供应链催生十八汆。
十八汆的诞生可以说是被海底捞倒逼出来的。
从竞争战略的角度看,产业链的一体化和各经营要素之间的关联,最容易产生成本优势。
作为海底捞的全资子公司,十八汆的所有食材均来自海底捞旗下的蜀海供应链,蜀海是海底捞旗下最有名的供应链公司。
行业内都知道,海底捞的餐饮外表下,其实是个强大的餐饮供应链帝国。它从原材料供应、调味品、中央厨房、冷链运输、人员管理、店面装修、信息技术均有涉猎,打通了火锅餐饮品类的全产业链。
海底捞的供应链帝国资料来源:公司年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这些供应链公司,不仅向海底捞及旗下品牌提供服务,同时还对外开放,为其他餐饮公司提供对口业务。
他们在为不同餐饮品类提供品质、高效的解决方案的同时,也为海底捞今后的品类延伸打下了坚实基础。比如在蜀海供应链公司服务的客户里,不乏快餐,甚至与十八汆直接相关的面食快餐品牌,还为便利店生产便当,涉足便利店餐饮的后端加工。
蜀海供应链部分客户图片来源:蜀海供应链